|
原帖由 khauyeung 于 2007-12-31 04:02 AM 发表 
是否使用WIM和FBWF属于个人选择,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,有人需要有人不需要,也是正常不过。但是楼主对WIM和FBWF的理解与批评有观念上的错误:
(1)说WIM不可以对ramdisk进行可写缓冲是不正确的理解,事实上WIM完全可以把可写缓冲挂到NTFS格式过的ramdisk;而且,ramdisk也无需设定得很大,最低的设置是4MB,最好让系统根据内存自动设定。所以,你说的“既能减少内存占用,又能让外挂 ...”是真正可以实现的。
(2)FBWF的稳定性是相当好的,假如设定正确,内存足够,灌几十个文件不会有问题。但是,FBWF不应单视为代替ramdisk的工具,它的最大作用是在光盘类型的惟读装置,摹拟写操作,使某些过去不能在光盘运行的程式得以顺利进行。
(3)功能块和程式的外置或者内置各有好坏之处。外置固然有很大优势,但在一些希望一次到位的应用环境下面,如PXE传送,内置还是最好选择。
我认为WIM,FBWF,ramdisk,功能块和程式的外置或者内置全都是近年发展出来的好工具。至于用什么,什么时侯用,就得看你的智慧了。
确实分析的透彻,WIM和FBWF的出现,根本原因是为解决程序包的镜像加载和可写问题。
我来总结下2种情况:
1. 如果外置程序不多,内存较大,USB2.0,纯ram方案是个好的解决,这就是我的PE第二版思路。
2. 相反,如果外置程序很大,内存相对较小,USB1.1,那么你需要WIM和FBWF。
我觉的,基本的维护、简单工具、上网,对大多数人已经够用,现在的内存基本都512M以上了,如果你主办支持USB2.0,则属于第1种情况,我的方案是比较好的。
将PE打造成多媒体中心和办公中心有悖PE的初衷。PE只是个迷你维护系统。
_
[ 本帖最后由 photoshoop 于 2007-12-31 02:02 PM 编辑 ] |
|